麻豆视频app

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聚焦产业 培养苗侗医药传承创新人才

作者:徐洪 李全秀 张永豪 吴明凯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日期:2025-02-18


苗医药、侗医药(以下简称“苗侗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黔东南州高度重视苗侗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出要发展苗侗医药特色教育,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专以上层次苗侗医药专业,培养苗侗医药传承人才。为进一步健全苗侗医药传承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集中教学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标准,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医药卫生类专业办学优势,自2016年起以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省级药学骨干专业、省级药学专业优秀教学团队等项目为契机,重点与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附属苗医医院、贵州苗仁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苗侗医药非遗传承人等深度合作,在药学专业开展苗侗民族特色药学传承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创新实践,于2019年形成了“叁阶段、叁对接、叁机制、叁保障”苗侗民族特色药学传承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有效帮助学徒系统掌握苗侗民族特色药学,为区域苗侗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建立运行机制,打通人才培养堵点

学校积极建立“多元联动、项目驱动、名师带动”的苗侗民族特色药学传承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运行机制,打通特色药学传承人才培养堵点。

建立“校医企非遗”多元联动机制。以“技术契合”为关键联结,学校、医院、公司、非遗传承人合作组建贵州省大健康产业职业教育集团、苗侗医药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成立相应理事会、制定运行章程,明确工作机制和各方责权利。

建立“校医企非遗”项目驱动机制。将医院、公司的苗侗医药典型生产实践项目、苗侗医药非遗传承人的非遗项目、苗侗医药科研项目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实现“学训、产研、用推、承创”一体化,培养学徒的职业素养,丰富学徒的药学知识和技能。

建立“校医企非遗”名师带动机制。组建由学校教授、医院专家、公司能手、非遗传承人构成的高水平结构化苗侗医药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为青年教师和学徒配备学校导师、医院导师、公司导师、非遗传承人导师,实施“四导师育人”,突出专兼职教师团队化培养和学徒多元评价,促进学徒全面发展。

构筑课程体系,破解人才培养难点

学校构筑实践“‘五育’并举、‘岗课赛证’融通”的苗侗民族特色药学传承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课程体系,破解特色药学传承人才培养难点。

构建“学徒课程”。围绕苗侗医药产业药材种植、加工炮制、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销售、药学服务七大岗位的技术与能力要求,注重学徒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筑“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特色文化课程+学徒岗位技能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推动职业(执业)资格标准、行业技能大赛标准与课程标准的有效对接。

实施“四百工程”。将一百名苗侗医药传承人的传承项目、一百种苗侗医药传承人的常用药、一百个苗侗医药传承人的经典药方、一百个贵州省进入国家药品标准的民族药成方制剂融入课程,开发“苗侗药用植物种植技术”“苗侗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17门,实现苗侗医药传承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搭建保障体系,消除人才培养痛点

学校积极搭建“政策引领、平台支撑、制度规范”的苗侗民族特色药学传承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保障体系,消除特色药学传承人才培养痛点。

制定支持政策。学校、医院、公司出台政策支持专兼职教师参与苗侗民族特色药学传承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开发及教学资源建设,开展人才培养、苗侗医药关键技术攻关和产物开发,推动学校、医院、公司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打造实践平台。“校医企非遗”协同打造产教融合平台,建成民族药物综合实训基地、苗族侗族药物传承与研发协同创新中心、民族医药博物馆等12个实践平台,形成苗侗医药“产、学、研、转、创、用”“六位一体”实践高地。

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教师到行业公司实践管理办法、学徒顶岗实习标准、特色药学传承班管理制度、学徒多元评价制度等,保障协同育人规范运行,提升学徒综合素养、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传承能力。

通过实践,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构筑了苗侗民族特色药学传承人才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和“‘岗课赛证’融通”培养课程体系,实现学校、医院、公司、非遗传承人、学徒五方共赢。药学专业被认定为国家骨干专业,药学专业实训基地被确定为民族药物综合省级开放实训基地、贵州省黔东南苗侗特色中药材产业实训基地,药学专业教学团队被确定为贵州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2名教学团队成员获评贵州省职教名师,2名教学团队成员获评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千”层次人才;学徒参加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获奖20余项;合作单位获得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表现突出集体、二级甲等民族医医院、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级高新技术公司等荣誉;促成苗侗医药传承人申报国家级别、省级苗侗医药非遗传承项目10余项。“校医企非遗”协同开展苗侗民族特色药学传承人才培养得到贵州省、黔东南州相关部门的肯定及报道。

(责任编辑:锄丑补辞辩)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麻豆视频app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